地氣食美學vol.01 |與富士山麓共生,麵條和絲線編織出的「山梨/富士吉田市」_吉田的烏龍麵篇(上)

2020.01.26

Breathe TOKYO的地氣食美學採訪首站,我與團隊決定選擇距東京坐車僅2小時內,位於富士山北麓,標高700~900公尺的山梨/富士吉田市。初次知道這座城市,是因為BreatheTOKYO日本成員曾經帶著我們體驗他母親的故鄉料理,也是他最想推薦的山梨「硬」美食:「吉田的烏龍麵(吉田のうどん YOSHIDA-no-UDON)」;

每次只要出差途中有機會經過這一帶,適逢午餐時間都會被帶到一間他私藏的裏巷口袋名店,品嚐當地才有的口感。這就是我對這片土地最初的味蕾記憶。另一個印象則是夏季登山時,這裡是「吉田口」登山道所在處,每到夏季都會有許多登山客到訪。

隨著後來這張拍攝於新倉山 淺間公園「忠靈塔、富士山搭春櫻美景」的打卡美照因網路流傳而吸引不少泰國旅客到訪後,透過網路不斷散播的力量,越來越多的各地的國外旅客慕名而來,也讓我開始認識這裡的不同面貌。

當然,這裡可不只如此。昭和風的老街搭配近在咫尺的富士山打卡美照、好玩又刺激的富士急行樂園等,還有隔壁城市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富士河口湖觀光景點,相信大家都不會太陌生。

到訪後第二天,非常幸運地遇到大晴天,天空幾乎沒有一絲雲(除了午後的富士山頂),微冷的氣溫下讓人覺得走在路上非常舒服。位於城市主要區域,下吉田一帶的本町通り(ほんちょうどおり  HONCHO-DORI),只要天氣一放晴看得到富士山,都有成群的人仿效有名的隊式與富士山來個合照。

這一天我們特別針對吉田的烏龍麵(吉田のうどん YOSHIDA-no-UDON)展開一連串在地食文化探訪。它跟大家到訪河口湖時會品嚐的味增湯底餺飥(ほうとう HO-TOU)口感相距甚遠,不只是口感特別地有嚼勁(比大家熟悉的讚岐烏龍麵還更有嚼勁),放的料也非常簡單,卻都同時在2007年被農林水產省(台灣的農林局)獲選為農山漁村鄉土料理百選中,代表山梨縣的兩道鄉土料理。 

第一間,我們循著前一天晚上拜訪的酒吧 バー トタン( Bar TOTAN )老闆推薦,來到近年最人氣,當地居民與觀光客都搶著入席的三浦烏龍麵 みうらうどん (MIURA UDON)。有別於一般吉田的烏龍麵店利用家庭客廳兼當店面,這裏是以簡單的組合屋搭配戶外富士山景象吸引客人。

我們非常幸運地一抵達就有最後一個位子可坐(之後進來的客人有的還得站著等二~三十分鐘)。坐到位子時我還興奮地不自覺比出勝利姿勢呢(笑)。 個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月見烏龍麵,口感非常柔順;從點菜到上菜的時間也非常迅速,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有效經營,開放式的廚房也可以讓你看到一家人實際製麵、煮麵的過程,引人入勝,難怪會吸引這麼多人前來。

 

山梨獨有的馬肉文化搭配最硬烏龍麵

一開始在發音吉田的烏龍麵(吉田のうどん YOSHIDA-no-UDON)時覺得卡卡的,但是如果省下了中間那個字「的 (の, no)」,連一起採訪的日本成員,還有當地為我們帶路的當地朋友都會用力糾正,要說吉田「」烏龍麵,才是正確的說法。在此意涵下,能感受到他們想要明確表達這款烏龍麵,是富士吉田獨有「」烏龍麵。光是稱呼方式,就已經蘊含著當地居民對於這個鄉土料理的愛好,以及對於名稱堅持的美感。

此外,有件事情我是在這次取材時才更完整地掌握,原來吉田的烏龍麵的基本組合,是高湯配上超硬烏龍麵、高麗菜、以及醬煮得甜甜的馬肉。而高湯底更會因為店家而有所不同。

唯一在吉田的烏龍麵中沒有加上任何肉的,是這家傳說中吉田的烏龍麵創始店的「櫻井烏龍麵(桜井うどん SAKURAI UDON)」

適逢客人閒散之時,親切的老闆娘為我們介紹了許多吉田的烏龍麵的故事,店裡只有一百零一種組合,湯頭也非常簡單,不加肉。但可以選擇一人份或半人份,冷的或熱的。

自己對於馬肉飲食文化的印象多以熊本、福島會津、長野較為強烈,因此也好奇著為什麼富士吉田一帶會有這樣食用馬肉的文化呢?

我將這個問題丟給了一起同行的出身自富士吉田市的朋友,她也開始侃侃談起富士吉田市的馬肉飲食文化。起源其實是因此處的山間地形及富士登山時常需使用到馬來搬運行李,而讓馬肉因此變得比較容易入手。在此種時代背景下,吉田的烏龍麵就進一步發展出加入馬肉的飲食習慣。

老實說,一開始我對於馬肉有點敬遠,但在了解富士吉田一帶的馬肉飲食文化,實際吃過新鮮的馬刺身後,實際體驗到馬肉的肉質主要以赤身(紅肉)為主,口感新鮮又無腥味,吃進嘴裡也不會讓自己太過度意識到他的腥味,不知不覺,我也開始加入可以接受馬肉的行列了。

除了吉田的烏龍麵中加入馬肉以外,來到富士吉田一帶的居酒屋,你也有機會吃得到馬肉刺身,搭配醬油與薑末、蒜末等藥味品嚐。或是可以直接到街上的肉店購買後在家裡食用。原本我們預計在肉店還沒關的時候就趕緊買些馬肉來嚐嚐,可惜了腳步慢了一些,後來決定在吃得到馬刺身的店裡嘗試。

Breathe TOKYO
Kiwi

(待續)